心经原文网
心经原文网
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
主页/ 佛学基本知识/ 文章正文

净土法门法师: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导读:净土法门法师: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是以大地喻平等忍辱,平等即离诸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自私这个念头,心就不清净,就被染污。所以贪瞋痴慢疑是染污,这几样东西不干净,我...
净土法门法师: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是以大地喻平等忍辱,平等即离诸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自私这个念头,心就不清净,就被染污。所以贪瞋痴慢疑是染污,这几样东西不干净,我们的清净心被它染污。我们要恢复清净心,贪瞋痴慢疑必须把它断掉,心恢复清净了。心里有分别就不平等,要知道,自性是清净平等的,而且有觉,我们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真心,我们的真心本来是这样的。学佛没别的,就是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觉就不迷,不迷惑了。但是恢复是有次第的,第一,一定要恢复清净,清净恢复之后,一定要恢复平等,后面自然就大彻大悟。要想真的恢复,就必须要把欲望放下,对生活的欲望要降到最低程度。你看释迦牟尼佛他的生活欲望,他全部的财产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他生活方式,一生没改变。佛陀走的时候在树林里头,不是在房子里面,在野外!一生没有建个道场,也没有建个茅蓬。佛教传到中国来,真正那些修行的大德,几乎全都是住茅蓬的,没有住过茅蓬的祖师大德很少有。他们年轻修行都住茅蓬,茅蓬是自己建的,很简单,山上砍几棵树做为柱子架起来,上面盖点茅草,非常简单。绝不求奢华,你的心是定的,没有欲望,精神生活是研习经教,这个里头其乐无穷,真正尝到法味,确实古人讲的,你欲罢不能,你对它产生无量的欢喜。让我们想到孔颜之乐,孔子、颜回的乐乐在哪里?乐在智慧,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多快乐。

心里只生智慧,不生烦恼,他怎么会不快乐!这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