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三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譬喻品余◎问曰。菩萨善知是诸法。未得佛道终不退者。其喻云何。答曰如大力导师善知好道相此处与彼处转道之所宜资粮及行
第三十一卷 摄大乘论释释依止胜相中众名品第一智障极盲闇谓真俗别执由如理如量无分别智光破成无等觉灭心惑无余常住德圆智恒随行大悲如众生根性极解脱真道于十方界说能无功用心由无
第一卷成唯识论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
第四十八卷 大智度论释四念处品第十九(经作广乘品)【经】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何等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内外身中
第三十一卷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十八空【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菩萨如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佛生身已。今应念佛诸功德法。所谓又应以四十不共法念佛诸佛是法身非但
瑜伽师地论 第一百卷摄事分中调伏事择摄第五之二 复次依毗柰耶勤学苾刍。于其五处应正遍知。云何为五。一事遍知。二罪遍知。三补特伽罗遍知。四引摄义利遍知。五损恼遍知。云何
第四十六卷 摄大乘论释释学果寂灭胜相品第十二论曰。如此已说依慧学差别。云何应知寂灭差别。释曰。菩萨道与二乘道既有差别。由道得灭。菩萨灭与二乘灭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