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赋注卷第三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忘心而照。无念而知。若瑞草生于嘉运。如林华结于盛时。忘心而照者。宝藏论云。唯道无根。灵固常存。唯道无体。微妙恒真。唯道无事。古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十八(经六之二)颇八(凡遇圆相即是标辞与?同其上文)。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
法苑珠林 第二十四卷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说听篇第十六之二简众部第五夫法师升座。先须礼敬三宝自净其心。观时择人具慈悲意。救生利物。然后为说。故报恩经云。听者坐说者立不应为说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十四 池六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四知(出佛说骂意经)【一天知】谓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恶虽未形现天神已自知之照临于上矣。【二地知】谓人一念心起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三十富十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唐天台沙门湛然释 ○次例有翻者先释次结初文又五。 二类有翻明观者心即是由三义由心一切语言由觉观心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六书问 与周海门观察 头陀蒙以甘露见洒。清凉心骨。顿启沉疴。此段因缘。实非浅浅。别后之怀。大似空生晏坐石室时。见法身不离心目间也。尝谓个中事。须
念佛正派说佛由心造。道在人弘。弘道之要无先乎念佛。念佛则是正心。正心故能合道。道之宗极曰佛也。佛者觉也。一切众生有此本觉之性。因一念有差所以不觉。裴相国云。终日圆觉而未
第十四卷 翻译名义集增数譬喻篇第五十三太虚水月。并喻体空。兔角龟毛皆况名假。因动背定。比舟行而岸移。由妄迷真。譬云驶而月运。六道生死。若朽故之火宅。诸佛涅槃譬清凉之宝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