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十四侈四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唐天台沙门湛然释 ○次明愿行观成具法中三先略引次引地持等广释离五怖畏等三约大经广明二十五三昧初文又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九(经十之二)(凡遇圆相即是标辞与?同其上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等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 (?前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六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对向者俱舍论文向前涅槃疏配释也对观亦论文观前四谛亦疏配属问何故望涅槃名对向不名对观耶望四谛名对观不名对向耶答探玄第一云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 偈颂高宗在藩邸三次请升座说偈 善因招善果。种粟不生豆。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八万四千波罗蜜。一毫头上已圆成。棒
法苑珠林 第四十一卷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供养篇第三十八 受请篇第三十九供养篇(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三宝平等旷若虚空。理无怨亲事绝贵贱。是以随力虔诚普供内外。务存遣相冀兴普遍
卷四御制序 夫佛祖代代相承。称为父子。虽曰假世间之名教。表出世之真传。然大死大活。而慧命斯续。视属毛离里。而四大和合者。一为生身。一为无生身。同是实际。本非引喻也。永
辩正论 第五卷唐沙门释法琳撰东宫学士陈子良注佛道先后篇第三儒生久之。更为议曰。寻佛教东夏未六百年。晋宋已来其风始盛。犹谓功无与等。世不能名。况老教中华年代绵远。经史具载
续高僧传 第三十卷唐释道宣撰明律下(正传六人 附见五人)唐京师弘福寺释智首传一京师普光寺释慧琎传二(满德 真懿 善智 敬道)相州日光寺释法砺传三京师普光寺释玄琬传四(僧伽)蒲州仁寿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