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第五段有六行半经。义分为四。一举众数。二寄位表法。三释名配法。四结数叹德。一举众数者。如上初行是。二寄位表法者。此之一位表具足方便住中十波罗蜜
何必非有无此有。非无无彼无。此直好无之谈。岂谓顺通事(物也)实(性也)即物之情(解也)哉 初二句斥彼谬计义不异前。何必者责彼之辞。后二句直破其非尚无如此。岂是顺物达性即物见中之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一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第二明德用所因者所建十玄之义皆通德用今能建立之因由从所建义以彰其名德用之所因依主彰名于十因中自有德用乃德用即所因持业
广弘明集 第十二卷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辩惑篇第二之八决对傅奕废佛法僧事(并表)绵州振响寺沙门释明槩僧明槩言。槩闻三皇统天五帝御寓。道含弘而远大。德普覆而平均。敷善教以训民
法苑珠林 第四十七卷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惩过篇第四十六 和顺篇四十七惩过篇(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形骸多患理须严诫。根识昏沉宜常警策。故经曰。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法苑珠林 第十三卷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敬佛篇第六(此有七部) 述意部 念佛部 观佛部 弥陀部 弥勒部 普贤部 观音部述意部第一夫至人应感。兹赴物机。色相光明。振德于甘露之泽。影留图像
始自好诵斯论。亦粗玩其辞。尚未能吮其理味以其心也。及隶樊川之兴教。得云庵达禅师疏又数年应宁夏命。复获唐光瑶禅师。并有宋净源法师二家注记。反复参订醇疵纷错。似有未尽乎论旨
摩诃止观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智者。大隋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于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霔。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