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 第四卷东吴沙门净善重集佛智裕和尚曰。骏马之奔逸而不敢肆足者。衔辔之御也。小人之强横不敢纵情者。刑法之制也。意识之流浪不敢攀缘者。觉照之力也。乌乎学者无觉照。犹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十五侈五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唐天台沙门湛然释 ○次明圆五行中二初约教次观心初文又四初引经立行次此大下判因果三举此斥偏四若圆行下
成唯识论音响补遗卷第三[龙躬]清武林莲居 绍觉大师 音义 新伊大师 音响 法嗣智素 补遗 △三相应门(三)初问答总明。 此识与几心所相应(至)以是遍行心所摄故。 音义
经律异相 第二十五卷 (行菩萨道上诸国王部第二)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虔阇尼婆梨王为闻一偈剜身以然一千灯一 毗楞竭梨王为请一偈以钉钉身二 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三 尸毗王割肉代鸽四 慧
初总标,不从渐来,直说于大,时部居初,故名为顿。中间三味,次第调停,破邪立正(鹿苑),引小向大(方等),会一切法,皆摩诃衍①(般若),故名为渐。不思议力,同听异闻②,互不相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二十八之一 会十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如来出兴于世开演正法。 四十六叹佛出世如上大
般若无知论第三 释兹分二。初明般若。后解无知。初有二种。一本觉般若。即众生等有智慧是也。大论四十三中翻为智慧。故华严出现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等。二始觉般若。即六度之
净土十疑论第一疑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於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