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心经原文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再次拜读朱柏庐《劝孝歌》

导读:再次拜读朱柏庐《劝孝歌》 明朝朱柏庐的道德与文章为世人所敬仰。他的《治家格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朱柏庐还曾写过一首感人至深的《劝孝歌》,流传于江浙一带,其内容是: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
再次拜读朱柏庐《劝孝歌》

明朝朱柏庐的道德与文章为世人所敬仰。他的《治家格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朱柏庐还曾写过一首感人至深的《劝孝歌》,流传于江浙一带,其内容是: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胎婴为成 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儿要能步履,聚脂虑颠状。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劬老辛苦尽,儿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这一首《劝孝歌》从孔子著孝经写到父母抚育儿女的艰辛,尤其是母亲付出的辛劳更多。母亲之伟大,令人尊敬,缘与此因。仔细读来催人泪下!整首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无限辛酸,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人自从离开娘胎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他在家庭中与每个人的各种关系,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是其他关系代替不了的。我们每个人与父母的因缘非常特殊,人生在世几十年,转瞬即逝。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好好亲近父母,孝顺父母,乖乖地做一个好女儿或者好儿子。珍惜这份亲情!末学的母亲如今不在人世了,当看电视连续剧《中国地》的时候,听到了赵老嘎夫妇的儿女们,一声一声地呼唤“娘”的时刻,当偶尔听到窗外大街上小孩子呼唤“妈妈”你等等我的时候,时常撞击着我的心灵,不自觉地勾起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日子。

回想起母亲的时候,只能站在母亲的遗像前,默默地瞻视几分钟,或者打开EVD,仔细地看一看当年我儿子给他奶奶录的一段音像资料。或者坐在床上眼睛直勾勾地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凡夫没有能力把时间倒转回去,一旦失去,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不会重来了。与母亲相处的情景,只能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地一幕一幕地出现了!儿时每逢过年的时候,娘给我与四弟分别剪了圆圆的两个小平头,很招邻居们的喜爱;我都上小学了,课间还回家吃几口乳汁;外出上学时,母亲头一天夜晚梦见我胸前佩带了一朵大红花,母亲说这是吉祥的预兆;等我们姊妹七个长大了,每逢过年时,无论谁没有在家里过年,母亲都在饭桌上摆放上一只空碗和一双筷子(这种情景就像电视连续剧《中国地》中当赵老嘎的两个儿子都离家出走了,在过年之际,赵老嘎坐在饭桌的旁边,给桌子上的两个空酒杯到上酒,与孩子的娘说,我与两个儿子干一杯似的。父母思念儿女的情怀是一样的)这是给外出的那个子女准备的;等我们各自的成家立业了,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看到母亲那灿烂的笑容,我们子女的内心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舒服,因为这是人世间最靓丽、最动人的一道风景线!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一旦失去,才觉得珍贵。亲情更是如此,它要比其他事情珍贵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因为人生重在经历,当母亲健在的时候,你来不及想,你也永远无法想象出母亲一旦不在了,你依恋母亲,思念母亲,感恩母亲的这种刻骨铭心的、无法取代的、跌宕起伏的、一系列的心里感受!一旦有了这种经历,已经与母亲阴阳相隔了,你再想行孝,尽孝已经与事无补了。古人与今人在情感上是相通的,尤其在孝道上更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这触手可及的情景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耐人寻味,这情景伴随着我们的终生,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感受!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劝孝歌》的结尾这两句话很有分量,众所周知,乌鸦反哺,小羊跪乳。狼子在母亲生育第二胎之时,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要叼着一块肉送回给母亲吃,以报母亲当年养育之恩。它不用通讯设备,也不用交通工具,仅凭自己的体力与本能来完成实现的。狡猾的狐狸即使在千里或者万里之外,一旦死去,它的头要朝向自己的家,怀念曾经养育自己的那个地方(窝)。狼子与狐狸的举动的确令人鲜为人知,但这是事实。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人与动物的一点点区别,就在于理智,就在于有文化,中国人有几千年的孝文化。

《孝经》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在农历七月十五前,末学再次拜读明朝朱柏庐的《劝孝歌》,于是写下了这段内心独白。以享天下有缘的儿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