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心经原文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写在加入修学三个月

导读:写在加入修学三个月最近突然有个想法,我得写点什么,写点加入三级修学三个月的事情。为什么突然有这个想法呢?不是因为我这三个月获得了多少,也不是想为三级修学歌功颂德,而是想到:当我有一天离开三级修学的...
写在加入修学三个月

最近突然有个想法,我得写点什么,写点加入三级修学三个月的事情。

为什么突然有这个想法呢?不是因为我这三个月获得了多少,也不是想为三级修学歌功颂德,而是想到:当我有一天离开三级修学的时候,会对别人说什么?会对自己说什么?所以,先把这三个月的事情写一写,留个记录,和最后离开时的想法做个比对。

这就是我写这几个汉字的缘由,仅限于此。

一、缘起

还是上学的时候,老师放了一堂采访净空法师的视频,然后我就被佛法的丰富和博大吸引了。那么一次,就像打开了另一扇门,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从那时起就断断续续学佛到现在,这样算起来,前前后后大概有十年了。

加入三级修学是一次偶然,也是命中注定吧!

2020年冬季,去大亚湾的清泉古寺参加八关斋戒,期间遇到了一位师兄。回来不久,就在他的介绍下,加入了读书会。

起初,觉得读书会读的文字和内容太浅显,太简单,这些内容、法义、思考,我早都学得深入骨髓了。

多参加几次后,被读书会的氛围和师兄们吸引,决定加入三级修学。毕竟加入一个学佛团体,对我不会有什么损失。当初决定加入修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可以和师兄们探讨法义、分享心得,坐而论道,增进自己的学修;二是三级修学是免费的,来去自由,如果以后发现不适合可以及时退出,不会在经济和心理上有任何压力。

二、师兄

时间总是在刹那刹那间奔走,一晃加入三级修学三个月了。

这三个月里,跟小组的师兄更加熟络了。学习不久就发现,我们班师兄各行各业的都有,而且都是大佬级别的人物,放在社会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我这个打工仔仰望不到的存在。

起初知道师兄们都是社会精英后,我就心生退出的念头。毕竟人以群分,我这个小职员和这样一群大佬一起学佛,估计会不进反退。

毕竟大佬都是竞争的老手,身上竞争的习气和上位者的傲气会让我产生障碍。

后来仔细阅读了修学规则,心中想着:我只为修学佛法,又不图他们的资源,只要心中无愧,又有何惧?既然有障碍,我就要破它;既然加入了,就不能掉队。

修学久了,才发现他们并没有我之前想象中的习气,而有着坚韧的意志和不懈努力的斗志,还有学佛者的慈悲、平等和豁达,是六和敬的忠实执行者。

三、认识

三个月的修学,让我对三级修学有了初步认识。三级修学是一种模式,每个人都是主人翁但不是主宰。对此,我最深的感受有四:

一是每周都会在小组和班级的压力下,逼着自己学修本期法义和内容,这就防止了懈怠;

二是每周的小组和班级交流都会让自己从工作的繁忙中,走到集体氛围中静心休息两次;

三是每次的组修、班修都会被师兄们不同角度的看法惊到,原来我觉得没有问题的事,在师兄们的理解中,居然有这么多的疑问和看法,补充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对财富的理解,我觉得毒蛇和净财没什么难理解的,但有师兄提出,如果用不当方式得到的钱财去布施、做善事,这笔钱是净财还是毒蛇?我发现自己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四是这种持续的集体修学,比我之前一个人修学或者集中时间去寺里修学,在生活中运用起来更方便。每天相互督促听《慈经》;看法义有问题或者看不下去,可以发微信相互讨论;遇到生活中的事,也可以相互诉说探讨。这种模式让佛法随时在身边,让善知识随时可请教,感觉佛法时时刻刻都在滋养着自己。

四、修学

这三个月都学到了什么呢?从佛法义理来说,还没有进门。基础是四圣谛、六道、道次第、坐禅、止观,但这些都没有接触,只是偶尔在法义中提一下。从修学课程的安排来看,我感觉这三个月就是了解模式和开启思考的启蒙学习。以往的生活和习惯,已经让我们失去了深入思考人生本质问题的机会、时间和能力。这段时间甚至开始这一年,估计都是在做这个事:培养学习能力和思考人生问题的兴趣,为学习佛法打好基础,增加动力和好奇心。

这段时间的《人生五大问题》《佛教的财富观》《佛教的世界观》《佛教的环保观》等,都是可以思考一生,而且处于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感悟的好问题,也是人生绕不开的问题。虽然这些我早都学过,这次还是常学常新。

五、憧憬

这三个月让我对以后的修学有了一个憧憬。

三级修学是学8年,我计划学到老,一直到自己往生的那一天。如果我有福报,可以8年一轮地学8次,就是学64年。我憧憬着,学到第64年圆满的那一天,我会对别人说什么?会对我自己说什么?这样的人生,会因为遇到三级修学,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也会是特别幸福丰收的人生吧!

佛法就像一道道的门,永远有开不完的门,永远有看不完的新风景,永远想努力撞开下一扇门。因为人总想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总想知道世界的真相,总想利益更多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