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卷 大智度论 释梦誓品第六十一之下 【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般若波罗蜜相? 佛告须菩提:如虚空相,是般若波罗蜜相。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所
第二十四卷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十力【经】“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遍知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论】问曰:是十力、四无所畏等,是佛无上法
第十二卷 摄大乘论释所知依分第二之二论曰。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一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
观所缘缘论释若言能令毒智人为令其慧极明了及为消除于罪恶稽首敬已观其义论曰。诸许眼等识者。于所弃事。及所收事。或舍或取。是观察果故。所舍事体。及颠倒因。是所显示。此中等言
第十二卷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决择分中法品第二之二云何修。略有五种。谓依止任持修。依止作意修。依止意乐修。依止方便修。依止自在修。依止任持修复有四种。一依止因修。谓由种性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序品第一婆薮般豆菩萨造元魏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
瑜伽师地论 第三十四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四瑜伽处之二 如是已辩往世间道。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行究竟果作意。
瑜伽师地论 第六十五卷摄决择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一 如是已说闻所成慧地决择。思所成慧地决择我今当说。谓若略说有四种思议。一事思议。二有非有思议。三因果思议。四乘思议。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