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六法语 示归宗坚音慈长老行乞庄严佛土 匡山金轮峰顶。有释迦如来舍利。乃法身常住之地。从昔诸祖。建大法幢。先后三十七人。其闲发明心地。超脱生死。不知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四十六径山杂言 师在径山。与诸弟子接见。散口而谈日出。皆证后利生最亲切者。不宜散落。某生平能领旨。不能记诵。师言波浪深阔。而某又十日后方起此念。不复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一法语 答湖州僧海印 问古人已禀单传直指。复修净业而欲往生者。为是悟后。随愿起行耶。为是未悟。二行兼修耶。若兼修者。堕偷心。岐路心。工夫那得成片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二法语 寂照铠公请益八则 问经云。无碍清净慧。皆由禅定生。如何南岳谓马祖曰。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作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此二说若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四十一楞严经悬镜 首楞严经悬镜序 原夫首楞严经者。乃诸佛之秘藏、修行之妙门。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而其所谈。直指一味清净如来藏真心为体。盖此心体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二题跋 题坛经首示智境禅人 从上佛祖。为生死大事。出现世间。靡不大舍身命。历尽艰难。自万死一生中来。观吾本师和尚。释迦老子。旷大劫来。为此法故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佛法中所说的不轻慢施。什么是不轻慢施呢? 在了解不轻慢施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 在清代宝华山的见月律师所著的《一梦漫言》中曾经讲了这么一件事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一题跋 题瑞之麟禅人刺血书华严经后(在圜中作) 杂华。统法界之经也。直指毗卢果海。性德圆融无碍。广大自在。细微庄严。以示众生日用。现证平等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