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心七要》和《普贤上师言教笔记》中还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无论是在面对生活或修行的各种顺缘或违缘时,大乘修行人与凡夫的反应都是截然不同的。(1)如何面对顺缘在人的
2014.09.13.索达吉堪布第4次海外开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遇见喜悦——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平时我传讲一些佛教的经论,用的是藏传佛教
如何面对生气释从信 生气令人难以消受,身心不安不乐,宛如蒙上一层阴影,失去了平日的光彩。尤其遭受侮辱时,简直无法抒解愤怒的情绪。若不讨回公道,积愤於胸,缠绕数日、数月、
一般人对生死的看法 人,是宇宙间千千万万种动物中之一种。虽为万物之灵,但仍然无法突破自然法则,有生必有死、生生不息、死死无歇,这一大循环,形成事有本末,物有终始,生命轮
如何面对杂念纷飞? 我们要允许杂念产生,但不要跟随这个杂念。当杂念产生时,我们要观察这个杂念到底从哪里来?现在住在哪里?最后又消失在哪里?我们要在每一个当下观察它。
一、无明的危害《大乘阿毗达摩》与小乘《俱舍论》中,把我们的负面情绪称为烦恼,并将烦恼的种类分得非常清楚。一般的心理学与医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描述烦恼方面的词汇。无论如何
第四、用道德来引导感情——人皆有情,但要用道德来引导感情,所以君子爱人以德。真正的情爱是奉献,不是占有;真正的感情要为人设想、为人打算,要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利益
网友:弟子最近心中总起嗔恨心,比如看到别人不守规矩闯红灯,随手丢垃圾等等,心中马上升起愤怒,恨不得那个人马上死掉。弟子自我观心,知道这样不对,马上念六字大明咒或佛菩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