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大智度论 释初品中禅波罗蜜 【经】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波罗蜜。 【论】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闲,独善其身,弃舍众生?
第四十二卷 大智度论释集散品第九【经】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觉、不得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世尊,我不得一切诸法集散,若我为菩萨作字言菩萨,或当有悔!
第四十六卷 大智度论释乘乘品第十六(经作乘大乘品)【经】尔时,慧命舍利弗问富楼那:“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富楼那答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乘檀波罗蜜,亦不得檀波
第八十一卷 大智度论 释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之下 【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佛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于其中间,若一切众
第八十三卷 大智度论释方便品第六十九之下【经】“世尊,是门,利根菩萨摩诃萨能入。”佛言:“钝根菩萨亦可入是门,中根菩萨、散心菩萨亦可入是门;是门无碍,若菩萨摩诃萨一心学者皆入是
第三十二卷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四缘义【经】“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当学般若波罗蜜!”【论】一切有为法,皆从四缘生,所谓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
第七十八卷 大智度论 释净愿品第六十四(经作愿乐随喜品) 【经】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
第九十三卷 大智度论释净佛国土品第八十二之下【经】“复次,须菩提,菩萨取色相、受想行识相、眼相、耳鼻舌身意相、色声香味触法相、男相、女相、欲界相、色界相、无色界相、善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