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讲《金刚经》,目的何在?目的就是教大家放下,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为什么放不下?
《金刚经》上佛教导我们,第一个叫我们布施就放下。第二个叫我们忍辱,什么事情都要能忍,你能够忍你心就会平等。你能够舍、能够施,你的心就能够清净,心到清净平等了自然生智慧,那底下就会觉。觉是果,清净平等是因,清净平等的因才有大觉的果报。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才晓得任何环境都是修行道场。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无论什么环境都在里头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你自己有真正的修行,然后讲出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你不入这个境界,要是想多看一点、多搜集一点资料、多抄一点,从前李老师讲,该怎么样生死还是怎么样生死,与自己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注重的,三福六和这是基础,不在这上打下基础,不能成就的。我们在三福六和前面又加上五德,五德是《论语》的温良恭俭让,我们只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这是真修行。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修自己,自己要修温良恭俭让,别人修不修没有关系,与我不相干,成就自己,给别人做好榜样,那就是化他,自行化他。自己认真修行是自行,做一个好样子给别人看这是化他,不在言说,就是要真正去做到。
一九九五年净空法师早餐开示 (第四十三集) 1995/6/29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20-02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