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已说爱云何无明名。答无明无智邪智疑智(修妒路)无智邪智疑智是三无明智。由口显文字亦尔。被恶口是无。(又无知也)如恶子非子如恶朋非朋。彼无智名有为无为不说无觉。(修妒路)有为无
我们讲到经教的重要性。那么,学佛人要了解华严宗所谓的五教、天台所谓的四教,你才有能力去知道佛教经典的内容,到底是小乘还是大乘,在大乘里面到底哪一部经是了义、哪一部经
出曜经 第十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学品第八护身恶行自正身行护身恶者修身善行护身恶行者。何以故说身恶行。自知内过知他人过故名恶行。恶已充具颜色变异。或以手拳相加毁坏形体。
问已说功德亦说恶。云何依名。答依阴界处(修妒路也)阴界处者是名依此相。依是故依依立。是义阴者界者处者。此众生依作相应功德及恶。故是依功德恶可知。问云何阴名。答阴者色行智(修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当念却十二因缘。何等为十二。一者本为痴。二者从痴为所作行。三者从作行为所识。四者从所识为名色。五者从名色为六衰。六者从六衰为所更。
第一卷 贤愚因缘经杂比喻品第一(梵天请法六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国善胜道场。初始得佛。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若我住世。于事无益。不如迁逝无余涅槃。尔时梵天。知佛
是时迦丁比丘告众会曰汝等静听吾今所说。初中竟语如佛所说言无违错。当来之世当有恶变甚可怖畏。汝等欲知我今说之来事大恐。好当勤加修精进业。吾蒙佛恩今得安隐。汝等出家宜顺佛教
第一卷第二卷 旧杂譬喻经 卷上 (一)昔无数世有一商人。号曰萨薄。时适他国卖赍货。所止近住佛弟子家。佛弟子家时作大福安施高座众僧说法讲论罪福。善恶由心身口所行。及四谛非常苦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