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调心图》为纸质本,水墨画,它纵为35.5厘米,横为129厘米。
《二祖调心图》是石恪重要的代表作,图中高僧的头、脸、手、脚用淡墨勾出,身躯、衣纹则以狂草的笔法用粗笔、破笔泼墨画出,再以淡墨渲染。作者以睡虎为枕的处的方法,其匠心是以虎为反村,表现出高僧的修行深厚、法力无边。石倍把强劲飞动的笔势和潇酒奔放的泼墨结合起来,水墨淋漓,一气呵成,深的地方,浓有光彩;浅的地方,淡有的味;达到了有笔有器、笔墨交融的艺术境地,所作不受对象的约束,到了传神的高度。《二祖调心图》画的是慧可、丰干两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一名僧可,俗姓姬氏、虎牢(今河南荣阳)人。他是天竺禅师菩提达摩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禅宗史上被尊为禅宗东土二祖。
慧可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年少时业儒,饱读经史吗,后来飯依佛教,精研三藏典籍。
曾入京城与人交流学问。当时佛学界思想比较守旧,门户之见、派系之争相当严重。所以慧可虽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终因无所师承,而受到盘踞高位的僧众们的非难和冷遇。他怀才不遇,只得退归旧里,默默地、艰难地独自探索着佛学的精蕴。在他四十岁左右,虚心地本达摩为师,追随在达摩左右。
慧可向达摩学习了六年,遗彻地理解了大空宗的要义,达到了理事兼融、苦乐无滞的境界。最后达摩决定将慧可作为自己法系的继承人,传授给他四卷《楞伽经》,咐说:“我看中国境内,只有《楞伽经》最造宜传播。你依照此经修行传教,自然可以济度众生。”慧可宰记老师的嘱托,认真地实行“壁观”和“四行”,同时认真地接照《楞伽经》的宗旨行事。在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式帝进行灭佛运动,悬可和他人曾努力保护经典和佛像。后来他又南行隐居,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圆寂。
丰干,唐代高僧,又称封干,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公元七八世纪,唐玄宗开元初前后在世。
据传,丰干禅师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头发剪到齐眉的高度,经常穿着一件不起眼的布衣。如果有人向他询问佛理,他都只回答“随时”两个字。他曾经口唱道歌,身骑老虎进入国清寺前的松门。寺里僧众有修持不努力的,见此,惊慌恐怖。
后来,禅师单独至五台山巡礼,遇到一位老人。禅师就问:“您莫非就是文殊菩萨?”老人回答他:“难道还会有两位文殊菩萨吗?”禅师立刻顶礼、十分度诚。还没有起来时,老人就忽然不见了。于是遍游五峰顶,将近两年才回到南方。慧干禅师后在天台山圆寂,在他禅房的墙壁上留有下面的诗偶:“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一身如云水,悠游任去来。道跑无闹,忘机隆佛道。世途歧路心,众生多烦恼。兀兀沉浪海,漂漂轮三界。可惜一灵物,无始境埋。电光然起,生死纷尘埃。寒山特目访,拾得军期来。论心话明月,太虚无碍。法界即无边法普遍该。本来无一物,亦无生可拂。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全首诗偶发人深省、流传千古、为人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