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由释迦牟尼所创立,据说释迦牟尼29岁出家,35岁成道修得佛果;此后,佛陀的足迹遍布古印度恒河两岸,说法49载,讲经3000余场。佛陀所讲的佛理佛法,目的是超脱生死,主要思想有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其内容涉及古印度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据后人结集整理,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官方刊刻的《大藏经》,就收录佛教经典1669部、7168卷,共计5600多万字,其内容简直是浩如烟海。
在如此之多的佛经之中,如果概括而论,佛陀所说的全部佛法,从内容上可分为“五乘教法”。所谓“乘”,就是运载工具的意思,指能乘载众生,运至解脱彼岸的交通工具,简单的理解就是车子;大乘就是大车子、装的人多,小乘就是小车子、装的人少。“五乘教法”就是根据修行佛法之人根器不同,而设立的不同方便教法,不同的教法能到达的目的地不一样。
一、人乘:修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法,乘坐“五戒”这种交通工具,能够在来世继续生于人间。二、天乘:修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悭贪、不嗔恚、不愚痴)之法,乘坐“十善”这种交通工具,能够轮回到天界享福,虽然还没有超脱轮回,但也比人间快乐许多。三、声闻乘:修行“四谛”(苦、集、灭、道)之法,乘坐“四谛”这种交通工具,遵循佛陀声闻之教和佛教经典,根据经典断除迷惑,能够得到阿罗汉果,从而解脱生死。上座部佛教是也。四、独觉乘:修行“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之法,乘坐“十二因缘”这种交通工具,虽然未能亲闻佛陀教法,但通过观察“十二因缘”来自己悟道,可以证得辟支佛果(独觉)。五、菩萨乘:修行“六度”(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之法,乘坐“六度”这种交通工具,行菩萨道,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可以证得佛的果位。大乘佛教是也。
以上五乘,如再进行归类,人乘与天乘可以合称为人天乘,即尘世之间的善法善行和一般道德要求,修行人天乘不能解脱生死,但是可以避免在下一生轮回中受苦。声闻乘与独觉乘也可以归并为小乘,因为修行这二乘,虽然可以解脱生死,不再入轮回,但是这两个交通工具太小,只能支持修行者一个人渡过苦海,无法普度众生,故称小乘。菩萨乘就是大乘佛法,修行者不仅要求得自我解脱,还要以大慈大悲的精神广度一切众生出离生死,可以运载很多人,故称大乘。
五乘教法就像阶梯一样,五步阶梯逐级向上,下面的阶梯是上面阶梯的基础。就像读书求学一样,需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个阶段;欲得大乘佛法,须通四谛十二因缘,欲求自我解脱,必修五戒十善。虽然学制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但是知识却没有高下之别;佛理内容虽可分为“五乘”,但佛法却没有高下之别,修习菩萨道并不一定比声闻独觉高明,世间之法也并不比出世间法低微。
“法无高下,对机者良”,学习佛理应契理契机选择适合自己的修习法门,也就是随缘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