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心经原文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佛说:爱莫过于己!(看懂的福报深厚)

导读:佛说:爱莫过于己!(看懂的福报深厚)佛说:爱莫过于己!...
佛说:爱莫过于己!(看懂的福报深厚)

佛说:爱莫过于己!

(看懂的福报深厚)

佛教示言:要解脱生死,必从断烦恼,断烦恼的根本──我见下手。众生一向在生死中,有生有灭;若了生死而得涅槃,即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涅槃的特性。

佛弟子修持定慧,渐断烦恼,现生便能体验到不生不灭的境地,叫做得涅槃。到这,我见为本的烦恼断尽了,发业的力量也没有了,也就不再感生死果。由于不起我见,做一切事,不再依自我中心而出发。

现在人,都会唱一些高调,什么大公无私啦,为大众谋幸福啦,实则最热心于公共福利的,也不免以我为活动的主力。惟有圣者,从最深彻的智慧中,彻底通达无我,才是最高的德行。断烦恼的,必有高超的智慧,自觉到我见消除,烦恼不再起,生死永得解脱。

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死了才叫涅槃。不知道真正得涅槃的,绝大多数,都是在生存世间时,早就亲切体证到涅槃了。如真能破除我见,体证涅槃的,一切是自由自在,无羐无碍,真是「哀乐不入于胸次」,「无往而不自得」。凡能亲切体验不生不灭的,名为证得涅槃。

现在的佛弟子,很少想现生的涅槃的。不是根机钝,就是太懒散,这才把了生死这个问题,完全推到死了以后。

从前,有一位比丘,独自禅坐修行,有一外道见了说:「你是在修来生的安乐吧」!比丘答:「不!我修的是求现生乐」。因为涅槃的境地,是学者现生所能达到的,现生能得大自在,大解脱的。

无奈末世的人根钝,不肯精进,无所成就,观念才慢慢的转了,都把了生死与得涅槃,看成死后的事。佛教的本意,是注重现生的体验的,要现生证得涅槃的。

我们的生死身,从过去的业力所感而来。有了这身心组织,便不能没有欠缺,不能没有痛苦。只要你诞生了,这一既成事实,在现生中,是不能完全解除的。

所以,了脱生死,决不从苦果的改变上去着力。也不从业力的消除上去着力,因为有烦恼才会造业,才会使业感果。如果能证无我,断烦恼,得涅槃,业力就不会起作用,生死的连索,便从此截断了。

对于这,许多人不明白,发生误会,引起很多疑问。他们以为:有什么业,感什么报,这是 佛说的。而且,作业而受果的,即使经过千劫万劫,业力仍永不消失。

因此就误解:我们的生死,无法了脱。因为生前做了好多业,还没有受报得了,而今生又作了好多善恶业。

将来再感生死时,也还是要造业的。这样,岂不是业力愈造愈多,永远受报不了,这怎能了生死而不受苦果呢?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佛法的因果道理。

要知道,有了业要感果,但还要有助缘,烦恼就是业力感果的要缘。如黄豆,是不是会生芽呢?会生长黄豆呢?谁都会说:是的,黄豆会生芽,会生黄豆。但黄豆的生芽结果,还要具足种种的因缘。

例如,豆种要没有变坏,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等。如豆种坏了,或没有水分等缘,他是不会生芽的。例此,业力所以会感生死果,也要烦恼来为他作滋生的助缘。

如断了烦恼,没有助缘,业力也就无力生果了。所以说:业尽报息,则入涅槃。业尽的尽,不是没有了,只是过去了,再也起不了作用。这样,烦恼一断,业种就干枯了,生死的果报,也就从此永息。

众生都是有情爱的。母子,夫妻等爱,无论爱到怎样深,都是有条件的爱; 只有爱自己──我爱,才是无条件的。

所以佛说:“爱莫过于己”。

人爱自己的生存;到了病势严重时,还存有大概会活下去,可能会好起来的欲望。到了绝望时,也要把希望寄于未来,这叫后有爱。有的,只要听到死字,就害怕起来。

其实,病才痛苦,死了又不知苦痛,怕什么呢?他是怕没有这个「我」呀!怕财富,权位,眷属,都成为不是「我的」呀!由于这我爱的欲求,才会招感生死而不断。

涅槃是亲切的体证了,但还不能没有苦。有此身体存在,饿了还是要吃,冷了还是要穿,辛苦了还是会疲劳,会老,会病。

不过,比平常人不同,虽然身体有苦,而不致引起忧愁懊恼等辛苦,这叫有余涅槃,就是上文的「断惑则得涅槃」。到最后死了,这个身心的组合离散了,不再引生新的自体,新的苦果,这叫无余涅槃,也就是「业尽报息则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