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心经原文网
早吃素 放生问答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放生知识 临终备览
主页/ 五福临门/ 文章正文

学佛,当先学做人

导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常有人感到佛法神秘莫测,深奥难解,因而视学佛、信佛者,不同寻常,高人一等。也有好奇者,常会发出:“佛法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要学佛?”“学佛究竟有什么好处?”等一...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常有人感到佛法神秘莫测,深奥难解,因而视学佛、信佛者,不同寻常,高人一等。也有好奇者,常会发出:“佛法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要学佛?”“学佛究竟有什么好处?”等一连串的问题。在此,特拈出“学佛,当先学做人”一题和大家进行讨论,并不是要教人如何做人,而是想告诉大家,学佛、做人,原本是一回事。之所以在“学佛”之前要强调“做人”、并冠以“学”的字样,是因为不仅“学佛”关系到这个“学”字,“做人”关系到这个“学”字,而且想要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知识乃至事关生命科学的学问,无不关系到这个“学”字。“学”之一字大义在此,就让我们围绕“学做人”的主题,先从了解人类自身开始说起。

一、生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众所周知,生命的产生,乃两情相悦的结晶。但两情相悦,并不意味着生命必会产生。何以故?因为按照生理卫生常识而言,不论低等动物或是高级动物如人,都有它自身的生物节律与生理特征的差别,又有因人因时因地的因缘和合与否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两性中的男生来说,其生殖细胞精虫的生长过程约24天左右,每克精液所含精虫成千上万;女生呢,其生殖卵细胞的生长过程约当14天,每月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一个卵细胞,一生约排出卵细胞五百个。由此,要使成千上万个激烈竞争的精虫中能有一马当先者投入卵细胞内,播下一个生命的种子,是极不容易的。即使播种成功,而要在母体内得以健康孕育生长直至诞生落地,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据《释迦牟尼传》中有载,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就是在被净饭王迎娶五年之后方有身孕,经十月怀胎后生下释迦太子的。如果父母双方一旦播下生命的种子,种子便开始寄住母腹,由双性单个细胞开始裂变为二、二变四、四变八地逐日生长起来……其整个生长过程,除《大宝积经》卷五十六《佛说入胎藏会》即《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中有详细记载外,另有《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也有记录:

“母胎怀子,凡经十月,甚为辛苦。在母胎时,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将来,午消散去。

母怀胎时,第二月中,恰如凝酥。

母怀胎时,第三月中,犹如凝血。

母怀胎时,第四月中,稍作人形。

母怀胎时,第五月中,儿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为五?头为一胞,两肘两膝,各为一胞,共成五胞。

母怀胎时,第六月中,儿在母腹,六精齐开。何者为六?眼为一精,耳为二精,鼻为三精,口为四精,舌为五精,意为六精。

母怀胎时,第七月中,儿在母腹,生成骨节,三百六十及生毛孔八万四千。

母怀胎时,第八月中,出生意智以及九窍。

母怀胎时,第九月中,儿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质,桃梨蒜果,五谷精华。其母身中,生脏向下,熟脏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耸出,山有三名:一号须弥,二号业山,三号血山。此设喻山,一度崩来,化为一条,母血凝成,胎儿食料。母怀胎时,第十月中,孩儿全体,一一完成,方乃降生。……”由此可见,生命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它是值得我们去礼赞和珍惜的宝贵财富。

二、人生,是一场艰苦的历程

婴儿自呱呱坠地,便成了有生有息的活体。这活体,标志了由“生”与“命”

两者组合而跨出的人生第一步。所谓生,是生机、生活、人生的概括;命,则是种子、根机、本性的代名词。人类因为有此生命的现象,在带来欢乐的同时,种种苦难也将随之而来。如:先是成熟的胎儿,从子宫进入狭窄的阴道,至脱离舒适宁静的母体是苦;饿了、冷了、热了是苦;出牙、爬行、直立摔跤是苦;启蒙读书、受训是苦;成长发育、显现性征是苦;爱与不爱、聚欢别愁、怨仇憎恶是苦;欲望需要得不到满足是苦;面对现象世界触手感觉到的,头脑中思想的,乃至行为举措、意识观念(即色、受、想、行、识)各方面,不能相互协调,引起无名之火是苦;生老病死是苦;贫困是苦、富贵同样是苦;这苦那苦,连出家修行、学佛坐禅、行香课诵……以至腰酸背痛、脱胎换骨,真是样样是苦。因此,佛典中常言,滚滚红尘,犹如火宅;芸芸众生,无不生活在漫无边际的苦海之中。

面对茫茫苦海,我们当如何拔除苦根,出离火宅呢?那唯有从根本上去了解它、认识它、勘破它、放下它,不受它的影响和羁缚。归根到底,要能返求诸己,反观自照,超越自我,方能从蒙昧无明中解脱出来,从而自由自在。

三、你要知道你自己

中国先圣说过:“不知天无以知人。”西方哲人亦说:“你要知道你自己”。

这是觉悟宇宙人生真谛的两个方面。先撇开宇宙天体自然科学方面的学问不谈,仅就人类生命学科方面的内容浅涉一二。

人,自从有了生命赋予的生机和活力,便开始了他的人生历程。而凡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必有着物质与精神两者相辅相成的组合体。简言之,也就是“灵”与“肉”的合成。作为物质部分的肉体来说,它除了血、肉、皮、骨、髓、四肢五体及五官(眼、耳、鼻、舌、喉)、七窍(双目、双鼻、双耳、一口)、九孔(七窍加尿道口、肛门)、五脏(耳、目、鼻、口、心);五脏与五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即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六腑,具有传化物的功能,以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其中三焦的划分,以胸膈部、脐以上腹部及脐以下腹部的脏器组织为上焦、中焦、下焦。主要功能为疏通水道与主持气化。)包括内外生殖器官所显示性征的组合之外,尚有与之相关的生物、物理、化学、生理、心理等现象的产生。

从抽象的角度出发考辨,这些现象的产生,则是通过眼、耳、鼻、舌、身对色、声、香、味、触,最终归于意识所引发的种种反应。具体表现在七情六欲方面:有儒家以喜、怒、哀、惧、爱、恶、欲为七情;佛家以喜、怒、忧、惧、爱、憎、欲为七情;中医学则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七种情志等。六欲,除有传统界定的生、死、耳、目、口、鼻之欲外,还有佛经《大智度论》卷二十一上记载的: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这六欲。

一般说来,七情六欲都属于生理活动范围。如情志活动过度,容易导致乐极生悲、喜极而泣、悲哀伤心、生气伤胃、火爆伤肝等等。见《儒林外史》有“范进中举,乐极生悲”一例便是。又日常生活中多见突发事情引起的心血管病患者,或导致内脏功能失常、气血不调等其他疾病。那么,情志活动由何而来的呢?说到底,还是人们的五根对五尘的反应,通过意识在起作用。而意识以至于统摄六根的意根(第七末那识)及第八阿赖耶识,乃是生理活动上升为心理的种种变化。这些变化,当归于“灵”的范围,即精神部分。

至于精神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它除了依附于大脑石灰质外,主要来自于脑下丘垂体中松果腺分泌的多巴胺之类的物质,也就是近来常听到的热门词汇“脑白金”。它不仅控制着生命的老化机能,还参与了人的意识,以及意识相关心脏的活动,反过来心脏又参与大脑的活动。好多年前,曾看到一则介绍山东的一名女医师经过多年实验证明了,人的心脏活动参与大脑意识的报导。比如,饥饿的感觉、肠胃的疼痛,都是通过神经刺激松果腺所发出的信息,反映到意识层中,告诉人体:我饿了,我肠胃疼痛。这些感觉虽然常被简单地称作“本能反应”,实际上却经过了一个连锁反映的过程。因此,对人体生命现象及自身的了解和认识,就不是那么单纯的了。

四、未学佛前先律已

诚然,物质问题谈到底,离不开精神的转依作用。佛经有言:“心能转物,即是如来。

”这由精神到物质、物质到精神的相互转依,全凭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一个人学佛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一个平常人的平常心去做平常事。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这里面牵涉到人类与生俱来的很多习气。此举《云栖别钞》中一例,即:

唐朝道宣律师,俗姓钱。最初听师父讲戒律一遍,便准备外出游方。师父责备说:“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学习必须从学律开始,方能打下坚固的基础。”遂要求他听讲十遍。他不得不服从。后来他持戒特别精严,是世间少见的。一次夜间经行,从高处跌倒,有个穿铠甲的天神将他扶起。道宣遂问:“你是什么人?”答曰:“我是博叉天王的太子。因为师父戒行很高,特来护卫。”道宣借机请问太子很多佛界的事,太子一一作答,还赠送佛牙宝掌给他,使之流传人间。道宣成就颇大,长住终南山,被后世尊为南山律师。此为“持戒精严、天神护法”的故事

这则故事虽然说的是佛门中人,但对未学佛而又有意发心要学佛者,不无教益。然未学佛者或信佛而未学佛前,又当如何谨言慎行,从自身做起呢?藉此,专以莲池大师法汇中语,作为教诫。如语云:

“未谈学佛,先学修身。现在提出十项,希望大众静听:一、不欺心;二、不贪财;三、不使奸;四、不用谋;五、不惹祸;六、不侈费;七、不近女;八、不外务(七、八针对出家人而言);九、不偷懒;十、不失时。

以上所列,前面九项,应切实戒除,最后一项,要努力加勉!”

且不说莲池大师“修身十项准则”中的前九项,仅就第十项“不失时”,他告诫人们:“生命在呼吸间,时间不等待人;生死大事未明白,一寸光阴都可惜。糊涂虚混,叫作失时。”就足以令人发愤精进,不可懈怠。

让我们从零开始,沿着先贤耆宿、高僧大德指引的学修之道,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智慧之巅攀登。一如太虚大师所说:“在人类生活中,做到一切思想行为渐渐合理,这就是了解了佛教,也就是实行了佛教;因为佛陀教人持戒修善,息灭烦恼等,都是使人类的生活合理化。”将此作为四众弟子的努力方向,信不诬也。(信息来源:摘自《觉群》)

编辑:明蓝